高雄縣鳥松鄉衛星影像圖(2005

資料來源:Google map,網址:http://gis.ascc.net/googlemap/,下載日期:2006/12/15

 

高雄縣鳥松鄉地名源由

本文即將出版,若要引用,請與traveler聯絡或在留言版留言。

        鳥松鄉原稱為「鳥松腳」,昔日在今鳥松鄉鳥松村文前路鳥松國小側門福龍宮旁有一高大茂盛之鳥榕樹,根據連橫的《臺灣通史》記載:「鳥松:即赤榕,葉較榕而大。初生之時,苞含如筆,新葉鮮紅。(連橫,19621920):696)」由於「鳥啄其實,墜地後生,名曰鳥榕。(周鍾瑄,19621717):218」,加上「榕」者,台語發音同「松」,故取其名為「鳥松」。該樹為本地居民與過往行人商旅歇腳休息之處,故取名為「鳥松腳」,日治時代大正九年(1920)簡化成「鳥松」。

         鳥榕,別名赤榕、雀榕、山榕、蔦榕、鳥屎榕、綠柄榕、殺手榕,植物分類為被子植物亞門(Angiospermae)雙子葉植物綱(Dicotyledons)桑科(Moraceae),榕樹屬(Ficus)。榕樹屬[1]在台灣有二十六種[2],另有二變種,屬常綠喬木,全株平滑,側枝有馬尾狀氣根(蔡鎮聰  等,1993578)。古籍描述其特徵「其蔭十丈,枝條既繁,葉又茂細;根如藤下垂,漸漸及地,便生枝節。(周鍾瑄,19621717):218)」,另又提及「鳥榕,亦榕之類,而枝稍異,葉比榕為大,土人名鳥榕。至九月,西北風作,舊葉盡脫,旋生新葉,葉初生,苞含嫩白如花蕊,絕類辛夷。(朱仕玠,19571766):95)」換言之,樹木高度可達十公尺,每年短暫落葉一至四次,落葉後約一星期左右即可長滿嫩葉。幹通直,葉互生,叢生枝端,葉長卵形或橢圓形,長十至二十公分,厚革質,平滑,頂部鈍或圓形略為凸頭,基部圓形,全緣稍波狀,隱花果短梗,叢生或單一生著生枝或幹上,表面淡紅色並具有白色斑點,徑約一至一點五公分(蔡鎮聰  等,1993578),屬於觀賞植物。

        隱花果,外觀上並看不見它的花,其花藏在像果實般的球狀花軸內,頂端有一個小小的孔,便於巧小無比的「榕小蜂」,進出傳粉,授粉後,圓球果由綠轉紅,並孕育成隱花果,甜美的果實,是鳥兒(麻雀、白頭翁、綠繡眼、朱鸝……)的最愛,故有「鳥榕」或「雀榕」之稱。且鳥榕的種子便會被帶到別的地方,隨著鳥糞四處繁衍,所以它又有「鳥屎榕」之稱(都會公園,2006)。種子被鳥食用後,隨鳥糞落於其它植株上時也可發芽成長,時以氣根慢慢將供他生長的樹纏繞而亡。然其樹冠幅圓寬大,具遮蔭、防風砂之效,常被人用來作為遮蔽樹與行道樹。

         鳥榕分佈很廣,「閩、粵多榕樹,故稱榕嶠、榕城,臺地亦隨處有之。(蔣師轍,19931892):151)」以臺灣而言,多分佈在平地至山麓低海拔地帶,因「多根,故易茂而難拔;不材,故寡伐而長壽。(蔣師轍,19931892):151)」,且「遇水即生(蔣師轍,19931892):151)」,故能成百年大樹[3] 

        康熙中葉以後移民的足跡已及山子腳、鳥松、夢裡等地,康熙末年由泉州府安溪移民吳天來拓成十九灣,雍正初年由泉州府同安移民陳元吉開拓崎子腳、大腳腿、田草埔、坔埔等地(伊能嘉矩,1909145)。故大部分鄉民多自中國大陸福建省泉州、漳州一帶,另少部份是來自新竹、苗栗的客家人,主要定居在山仔腳一帶,今因高雄市都市擴張結果,亦隨之遷入許多外來移民。

 

 

[1] 榕樹屬的特色為葉互或對生;托葉合生。隱頭花序外方,為反曲中空的花托壁,先端有一孔,內具多數苞片。花五型;雄花具花被片及一至四(八)枚雄蕊,偶具退化雌蕊;雌花具花被片及子房;蟲癭花具花被片及子房;假兩性花除有蟲癭花構造外,並具一枚雄蕊;中性花僅具數枚匙狀之花被片,有時中間拒不甚明顯凸起。瘦果細小。(林志忠,199948

[2] 榕樹屬包括菲律賓榕、大果藤榕、黃果豬母乳、垂榕、大葉赤榕、對葉榕、牛奶榕、大社婆榕、天仙果、尖尾常葉榕、澀葉榕、榕樹、厚葉榕、九重吹、蔓榕、綠島榕、愛玉子、薜荔、蘭嶼落葉榕、珍珠蓮、大冇榕、雀榕、濱榕、山豬枷、鈍葉毛果榕、越橘葉蔓榕、幹花榕、白肉榕……等二十六種與兩變種(林志忠,199948-55)。所以,過去福龍宮前的榕樹究竟是屬於哪一種,其實已經不可考,大多數人並不細究所屬之種,且給予許多非學名的別稱,如鳥榕、赤榕、雀榕、山榕、蔦榕、鳥屎榕、綠柄榕、殺手榕……等。

[3] 針對原始老樹枯死的年代和原因說法有二:1.民國四十年(1951)被風吹倒而枯死;2.民國五十一年(1962)不知何故枯死。民國七十一年(1982)鄉民在原地又再度栽種鳥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iung6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